
声明: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,如有雷同纯属巧合,采用文学创作手法,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。故事中的人物对话、情节发展均为虚构创作,不代表真实历史事件。
引言
“放肆!你这狗奴才,可知站在你面前的是谁?朕乃当今圣上!” 龙袍加身的乾隆,在深夜的纪府门前,被一个看似毫不起眼的老门卫拦住了去路。
随行的太监厉声呵斥,可那门卫只是不卑不亢地躬身一礼,重复道:“大人正在歇息,不见客。” 乾隆的怒火几乎要将整个夜空点燃,可门卫接下来轻飘飘吐出的七个字,却如一盆冰水,让他瞬间哑火,最终竟只能铁青着脸,拂袖而去!
这背后,究竟隐藏着何等惊天的秘密?
01
紫禁城的夜,深沉如墨。
养心殿内,烛火摇曳,将乾隆皇帝伟岸的身影投射在明黄色的墙壁上,却驱不散他眉宇间那层浓重的烦躁。
今日的朝会,简直是一场灾难。
黄河下游几处堤坝同时报急,数万百姓流离失所,可户部尚书哭穷的折子比裹脚布还长,言之凿凿国库空虚,一两银子都挤不出来。
转头工部又呈上奏章,说西山皇家园林的修缮已到关键时刻,款项万万不可断绝。
两派大臣在金銮殿上吵得唾沫横飞,一方心系民生,一方揣摩上意,最终却无一人能拿出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乾隆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。
他知道,这帮臣子,有几个是真心为国分忧,又有几个是借机排除异己,谋取私利?
他需要一个答案,一个不掺杂任何利益纠葛,纯粹为了江山社稷的答案。
脑海中,一个瘦削而矍铄的身影一闪而过——纪晓岚。
也只有这个"纪大烟袋",敢在朝堂上跟他嬉笑怒骂,敢在私底下与他斗嘴抬杠。
旁人畏他如虎,唯独纪晓岚敬他,却不怕他。
每当乾隆心烦意乱,疑窦丛生之时,总想去纪晓岚那儿坐坐,听听他那看似荒诞不经、实则一针见血的歪理。
"摆驾!" 乾隆猛地站起身,一股冲动涌上心头,"不,更衣,朕要便服出宫,去纪晓岚府上!"
此言一出,贴身太监李玉吓得一哆嗦,连忙跪下:"皇上,这……这深更半夜的,于理不合啊!您龙体金贵,万一……"
"废话少说!"乾隆心情本就极差,此刻更是不耐烦,"朕就带几个侍卫,悄悄地去,悄悄地回。朕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,透透气!再啰嗦,朕连你也不带!"
李玉哪还敢多言,只得手脚麻利地为乾隆换上一身藏青色的便服,又急忙点了几个身手最顶尖的大内高手,一行人舍弃了龙辇,悄无声息地从神武门溜了出去,融入了京城的夜色之中。
夜风清冷,吹散了乾隆心中的几分燥热。
他已经许久没有像这样,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走在自己帝国的都城里了。
白日里喧嚣的街道此刻寂静无声,只有更夫的梆子声遥遥传来,平添了几分安宁。
很快,纪府那标志性的黑漆大门便出现在眼前。
与那些王公贵胄府邸的奢华不同,纪府显得朴素而内敛,唯有门口那两盏写着"纪"字的灯笼,在夜风中微微摇晃,透出几分书卷气。
一名侍卫上前,叩响了门环。
"咚,咚咚。"
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传出很远。
半晌,门内才传来一阵悉悉索索的脚步声,接着,侧门"吱呀"一声开了一道缝,一个睡眼惺忪的老门卫探出头来:"谁啊?这大半夜的,扰人清梦。"
"放肆!"李玉习惯性地拿出了宫里的架子,上前一步,压低声音喝道,"我家老爷前来拜会纪大人,速速开门通报!"
那老门卫被他一喝,倒是清醒了几分,却丝毫没有畏惧之色。
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乾隆一行人,见他们虽然衣着普通,但气度不凡,尤其是为首的那位,面容威严,眼神中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。
但他只是摇了摇头,语气平淡却坚决:"实在对不住了,各位。我家大人已经歇下了,临睡前特意吩咐过,今夜无论谁来,一概不见。各位请回吧。"
说罢,他竟要关门。
李玉急了,一把抵住门,尖着嗓子道:"你这老奴才好大的胆子!可知我家老爷是谁?耽误了大事,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?"
乾隆摆了摆手,示意李玉退下。
他亲自上前一步,脸上带着一丝玩味的笑容:"老人家,我与你家纪大人是至交好友,深夜造访,确有要事相商。你只管去通报一声,就说一位姓‘洪’的朋友来了,他自然知晓。"
他以为,自己这般放低姿态,对方总该给几分薄面。
谁知,那老门卫依旧是那副油盐不进的模样,对着乾隆拱了拱手,腰却挺得笔直:"这位老爷,实在抱歉。小的只是个看门的,只认我家大人的命令。大人说了,今夜不见客,那便是天王老子来了,也见不得。您请回吧,莫要让小的为难。"
这一下,乾隆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。
他身为九五之尊,天下之主,何曾受过这等闭门羹?
今夜本就是带着一肚子火气出来的,此刻被一个区区门卫一再阻拦,那股帝王的威严和怒火终于压制不住,腾地一下蹿了上来。
"放肆!"乾隆的声音不大,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压,空气仿佛都在瞬间凝固,"朕乃当今圣上!你敢拦朕的驾?"
话音落下的瞬间,他身后的几名侍卫"唰"地一声亮出了腰间的佩刀,刀光在灯笼的映照下闪着森然的寒芒,杀气瞬间笼罩了整个纪府门前!
李玉的脸都吓白了,他知道,皇上这是动了真怒。
这老奴才,死到临头了!
然而,接下来发生的一幕,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。
面对皇帝的雷霆之怒和侍卫的凛冽杀机,那老门卫的脸上非但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恐惧,反而异常的平静。
他缓缓地后退一步,重新站直了身体,目光迎着乾隆,一字一句,清晰地说道:"大人有令,此刻法律最大。"
02
"大人有令,此刻法律最大。"
短短七个字,如同一记重锤,狠狠地砸在了乾隆的心上。
时间,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了。
夜风吹过,卷起地上的几片落叶,发出沙沙的声响,却掩盖不住这七个字带来的巨大震撼。
乾隆愣住了。
他设想过无数种可能。
他以为这门卫会吓得屁滚尿流,跪地求饶;他以为这门卫会嘴硬到底,然后被他的侍卫拿下;他甚至以为纪晓岚会闻声而出,穿着睡衣向他请罪……但他唯独没有想到,会是这样一句回答。
法律最大?
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代,皇帝,就是天,就是法!
他的一句话,可以定人生死,可以决断国策。
可现在,一个卑微如蝼蚁的门卫,竟然敢当着他的面,搬出"法律"来压他?
荒谬!
简直是天大的荒谬!
乾隆的第一个念头,就是滔天的愤怒。
他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衅。
他几乎要脱口而出:"什么法律?朕就是法律!"
他往前踏了一步,龙袍下的拳头捏得咯咯作响,眼神中的怒火足以将眼前这个不知死活的老奴才焚烧成灰。
身后的侍卫们也感受到了皇帝的杀意,手中的钢刀握得更紧,只等一声令下,就要血溅当场。
然而,就在那声命令即将冲出喉咙的瞬间,乾隆的脚步,却硬生生顿住了。
为什么?
因为说出这句话的,不是别人,是纪晓d岚府上的门卫。
而他口中的"大人",正是那个玩世不恭,却又比谁都看重法度纲纪的纪晓岚!
"法律最大……"乾隆在心中反复咀嚼着这四个字,那股冲天的怒火,竟然奇迹般地开始消退,取而代之的,是无穷无尽的疑惑。
纪晓岚在搞什么鬼?
他深知自己这位臣子的脾性。
纪晓ar敢跟他顶嘴,敢跟他耍赖,但绝不敢在这种原则问题上跟他开玩笑。
既然他让门卫说出这句话,那就证明,府里一定发生了一件在他看来,重要到可以凌驾于皇权之上的、与"法律"息息相关的大事!
是什么事?
难道……他在连夜审讯某个惊天大案的要犯?
这个念头一冒出来,就让乾隆的心头猛地一跳。
他想起白天朝堂上,为了黄河堤坝之事吵得不可开交的官员们。
户部尚书哭穷,说国库空虚,难道……这背后牵扯到了贪腐大案?
而纪晓岚,这个他钦点的《四库全书》总纂官,私底下竟然还在兼任着"地下御史"的职责,正在为他彻查此事?
如果真是这样,那他现在在做什么?
是在秘密取证?
还是在保护某个关键的人证?
想到这里,乾隆的后背不禁冒出了一层冷汗。
如果他今夜强行闯入,撞破了纪晓岚的布局,导致证据被毁,或是惊走了关键证人,那后果……不堪设想!
这不仅仅是让纪晓岚的心血付诸东流,更是可能让一条关乎国计民生的巨大蛀虫,就此逃脱法网!
他再次看向那个门卫。
老者依旧站在那里,身形有些佝偻,但在夜色中却仿佛一尊雕塑,坚定而不可动摇。
他的眼神里没有挑衅,只有忠诚和决绝。
乾隆明白了,这不是对皇权的藐视,而是一种信念的坚守。
他在坚守的,是纪晓岚的命令,更是纪晓岚托付给他的"法律"。
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乾隆的心头。
有被打脸的恼怒,有被蒙在鼓里的好奇,但更多的,却是一种莫名的欣慰和期待。
他这个皇帝,富有四海,威加天下,最不缺的就是阿谀奉承、唯唯诺诺之辈。
而像纪晓岚这样,敢于为了原则和法度,将他这个皇帝都拒之门外的臣子,才是真正国之栋梁!
才是他真正可以倚仗的肱骨之臣!
"好……好一个‘此刻法律最大’!" 乾隆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,也不知是怒,是赞,还是自嘲。
他深深地看了一眼那扇紧闭的黑漆大门,仿佛要将它看穿。
他很想知道,门后那个熟悉的身影,此刻究竟在为了怎样的一桩"国法",而将他这个"家法"的最高代表拒之门外。
"我们走!"
乾隆猛地一甩袖子,轉身便走。
干脆利落,没有丝毫拖泥带水。
李玉和侍卫们都懵了。
这就……走了?
皇上被一个奴才顶撞,非但没发作,反而就这么灰溜溜地走了?
这简直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要离奇。
他们不敢多问,只能手忙脚乱地收起刀,快步跟上。
马车辚辚,很快消失在巷子的尽头。
纪府门前,重又恢复了寂静。
那老门卫紧绷的身体瞬间松弛下来,他靠在门板上,只觉得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。
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,仿佛刚从鬼门关前走过一遭。
就在这时,他身后的院子里,一个黑影悄无声息地走了出来,低声问道:"走了?"
声音轻柔,却带着一丝紧张,分明是个女人的声音。
老门卫连忙回身,恭敬地答道:"回夫人的话,走了。"
那黑影,正是纪晓岚的夫人。
她从暗处走出来,脸上满是担忧和后怕:"老王,多亏了你。方才我在里面听着,心都提到嗓子眼了。真怕皇上一怒之下……"
被称作老王的门卫摇了摇头,脸上露出一丝苦笑:"夫人,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。老爷的吩咐,就算是刀架在脖子上,老奴也得办到。"
纪夫人点点头,神色凝重地望向书房的方向,那里依旧灯火通明。
她压低了声音,话语中带着一丝颤抖:"但愿老爷那边……一切顺利。咱们能瞒过今晚,可明日早朝,皇上那儿,又该如何交代啊?"
老王沉默不语,只是将那扇侧门重新关好,插上了门栓。
而此时,纪府最深处的那间密室里,烛火昏黄。
纪晓岚正满头大汗地为一名躺在床上的男子施针,那男子一身夜行衣,身上血迹斑斑,显然受了极重的伤,气息已是若有若无。
在他的身旁,赫然放着一本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账册!
03
回宫的路上,乾隆一言不发,车厢里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。
李玉跪坐在一旁,连大气都不敢喘。
他偷偷抬眼打量着皇帝的脸色,只见乾隆靠在软垫上,双目微闭,手指却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敲击着,时而急促,时而缓慢。
李玉知道,这是皇上在急速思索时的习惯。
今夜之事,实在太过蹊莉。
一个门卫,七个字,就让九五之尊铩羽而归。
这事要是传出去,恐怕会成为全天下的笑柄。
但李玉更清楚,乾隆绝不是一个会为了面子而罔顾事实的君主。
他之所以转身离去,必然是被那七个字背后的深意给镇住了。
"此刻法律最大……"
乾隆的脑海里,风暴正在酝酿。
白天朝堂上的争吵,黄河泛滥的灾情,户部尚书那张写满"没钱"的苦脸,工部侍郎那副谄媚的嘴脸……一幕幕画面交织在一起。
他隐约感觉到,自己似乎触摸到了一个巨大阴谋的边缘。
他太了解纪晓岚了。
此人看似随性,实则心思缜密,行事大胆。
他敢用"法律"来堵自己的驾,只有一种可能:他正在处理的,是一件一旦被自己撞破,就会前功尽弃,甚至会打草惊蛇的绝密要案。
而这个案子,十之八九,就与那笔神秘失踪的河工巨款有关!
河工款,年年拨,年年亏空。
黄河堤坝,年年修,年年决口。
他早就怀疑其中有猫腻,只是一直苦于没有证据,抓不到那只藏在幕后的巨贪大鳄。
难道,纪晓岚已经找到了线索?
想到这里,乾隆的心不仅没有愤怒,反而升起一股强烈的期待。
他甚至有些庆幸,庆幸自己最后关头忍住了怒火,没有强行闯进去。
如果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,而毁掉了纪晓岚苦心经营的全局,那他这个皇帝,可就真的成了千古罪人了。
但是,新的疑问又接踵而至。
纪晓岚为什么不事先向他通气?
难道连他这个皇帝也信不过?
还是说,这潭水深到连他这个皇帝,都可能被牵扯其中,或者说,幕后黑手的势力,已经大到足以影响到他身边的决策?
乾隆的目光变得愈发深邃。
他想起了在朝堂上与纪晓岚针锋相对的那些人,想起了那些表面上对他忠心耿耿,背地里却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。
他突然感到一阵寒意。
或许,纪晓岚的隐秘行事,不是不信任他,而是在保护他!
"李玉。"乾隆忽然开口。
"奴才在!"李玉一个激灵,连忙应道。
"传朕旨意,从现在起,到明日早朝之前,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纪晓岚府,更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滋扰。违令者,无论何人,先斩后奏!"乾隆的声音冰冷而决绝。
"嗻!"李玉心中一凛,他明白,皇上这是要亲自为纪晓岚"看门"了。
看来,今夜这趟闭门羹,非但没有让皇上龙颜大怒,反而激起了他内心深处的雷霆之威。
京城,恐怕是要变天了!
与此同时,纪府那间密不透风的地下室里,气氛同样凝重到了极点。
纪晓岚刚刚拔下伤者身上的最后一根银针,长长地吁了一口气,额上、背上早已被汗水浸透。
他身旁的夫人连忙递上毛巾。
"老爷,怎么样了?"纪夫人关切地问。
纪晓岚擦了擦汗,脸色苍白地摇了摇头:"命是暂时保住了,但伤势太重,五脏六腑皆有损伤,能不能挺过去,还要看他自己的造化。"
他口中的"他",正是床上那个昏迷不醒的黑衣人。
此人名叫林默,本是黄河下游的一名河道总督府的笔帖式,为人正直。
在一次核查账目时,他意外发现了一本记录着近十年来河工款项贪腐流向的秘密账册。
这本账册,涉及的官员上至朝中大员,下至地方胥吏,形成了一张触目惊心的贪腐巨网。
林默知道此事一旦暴露,自己必死无疑,但他不忍万千百姓年年遭受洪水之苦,便带着账册,一路躲避着追杀,千里迢迢逃到了京城,想要面呈圣上。
然而,京城的水比他想象的更深,还没等他找到门路,就已经被幕后黑手派来的杀手盯上。
今夜,他被一路追杀,身受重伤,凭着最后一丝力气,摸到了素有清名的纪晓岚府前,一头栽倒在地。
纪晓岚的门卫老王,本名王忠,曾是跟随纪晓岚父亲上过战场的老兵,退役后便一直留在纪府。
他见多识广,一眼就看出事情不简单,立刻将人秘密抬进了府中。
当纪晓岚看到那本血迹斑斑的账册时,他的手都在颤抖。
他知道,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账册,这是无数百姓的血泪,是足以撼动整个大清国本的惊天铁证!
他立刻明白,救下此人,保护好账册,比任何事情都重要。
也就在他紧急为林默施救的时候,门外,传来了皇帝驾到的消息。
那一刻,纪晓岚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。
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乾隆的脾气,也知道乾隆对他的信任。
但他更清楚,一旦让皇帝看到眼前的景象,消息必然会走漏。
参与此案的官员势力太大,盘根错节,其中甚至有几位是皇帝眼前的红人。
一旦他们得知账册和人证都在自己手里,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,动用所有力量来毁灭证据。
届时,别说查案,就连他纪晓岚一家,恐怕都会有性命之忧。
在电光火石之间,纪晓嵐做出了一个最大胆的决定。
他对忠心耿耿的老王下达了那道死命令:"老王,听着。今夜无论谁来,哪怕是皇上亲至,都决不可放他进来。若他问起,你就告诉他,‘大人有令,此刻法律最大’。出了任何事,我一力承担!"
他赌的,就是乾隆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,以及这位君主内心深处对法度纲纪的敬畏。
所幸,他赌对了。
"夫人,"纪晓岚站起身,走到桌边,拿起那本沉甸甸的账册,"你去门口守着,让老王打起十二分精神。我必须连夜将这账册的内容整理出来,写成奏章。明日早朝,就是我与那些国之蛀虫,一决生死的时候了!"
他的眼神中,燃烧着熊熊的火焰。
那不是面对皇权的恐惧,而是身为一个读书人,一个臣子,为国除弊,为民请命的决心!
04
第二日,太和殿。
早朝的气氛异常诡异。
文武百官列队站好,却都噤若寒蝉,彼此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。
昨夜皇帝便服夜访纪府,却被一个门卫顶了回去的消息,早已通过各种渠道,在京城的权贵圈子里传了个遍。
所有人的目光,都不由自主地瞟向两个人。
一个是站在百官前列,面色如常,仿佛什么都没发生的纪晓岚。
另一个,则是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的和珅。
和珅昨夜虽未随驾,但消息比谁都灵通。
在他看来,纪晓岚这次是彻底触碰到了龙之逆鳞。
顶撞皇帝,无论有什么理由,都是大不敬之罪。
他已经准备好了一肚子弹劾的腹稿,只等皇上一发话,他就要第一个站出来,将纪晓岚往死里踩。
"皇上驾到——"
随着太监一声悠长的唱喏,乾隆身着龙袍,面无表情地走上御座。
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底下群臣,最终,落在了纪晓岚的身上。
整个大殿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。
"纪晓岚。"乾隆缓缓开口,声音听不出喜怒。
"臣在。"纪晓岚出列,躬身行礼。
"朕听说,你府上的门卫,很有些规矩啊。"乾隆的语气平淡,但每个字都像一块石头,砸在众人的心坎上。
和珅心中一阵狂喜,来了!
他立刻整理了一下衣冠,准备出列。
然而,纪晓岚的回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。
他没有请罪,没有辩解,只是平静地答道:"回皇上,确有此事。不过,那并非臣府上的规矩,而是我大清的法度。"
此言一出,满朝哗然!
"大胆纪晓岚!"和珅终于抓住了机会,立刻跳了出来,指着纪晓岚的鼻子厉声喝道,"圣驾亲临,你竟敢闭门不见,还敢在此大放厥词,妄谈法度!普天之下,皇上就是法度!你这是目无君上,罪当万死!"
"和大人此言差矣。"纪晓岚转过头,毫不畏惧地对上和珅的目光,"臣虽然官职低微,却也知晓,皇上设立法度,是为了约束天下臣民,其中,自然也包括臣。若为臣者,可因一己之私,随意践踏自己定下的规矩,那法度将威严何在?若为君者,可因一时之兴,凌驾于国法之上,那天下又将何以安定?"
他这番话,掷地有声,驳得和珅一时语塞。
乾隆坐在龙椅上,静静地看着他们,手指再次轻轻敲击着扶手。
他没有打断,他在等,等纪晓岚给他,也给满朝文武一个解释。
纪晓岚不再理会和珅,而是从怀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奏章,双手高高举过头顶:"皇上,臣昨夜之所以不敢开门迎驾,实乃情非得已!因为当时,臣府上正藏着一位朝廷重案的关键人证,以及一本……记录了黄河河工款项近十年来贪墨详情的绝密账册!"
"轰!"
这句话,如同一道惊雷,在太和殿上空炸响!
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,尤其是那几位刚刚还在哭穷的户部和工部大员,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,双腿抖得像筛糠一样。
和珅的瞳孔也是猛地一缩,他终于明白,自己高兴得太早了!
纪晓岚继续说道:"此账册牵连甚广,幕后黑手势力滔天。为保护人证和物证,臣不得已才行此下策。臣斗胆猜测,皇上昨夜亲临,若臣开门,圣驾仪仗,必然惊动四邻。而那些贪官污吏的眼线遍布京城,一旦得知消息,人证与物证恐将在天亮之前,便荡然无存!为了国之大法,为了揪出这些国之蛀虫,臣只能冒死,请皇上吃一个闭门羹!"
说罢,他重重地叩首在地:"臣所说之‘法律最大’,并非是说臣的命令大过皇上,而是说,在揪出贪官、匡扶正义的国法大义面前,任何个人的荣辱、甚至君臣的礼节,都可暂时放在一边!臣斗胆,请皇上恕臣大不敬之罪!"
整个大殿,鸦雀无声。
所有人都被纪晓岚的胆魄和智慧所震撼。
他不仅完美地解释了昨夜的行为,还将一个对皇帝的大不敬,上升到了为国法、为社稷的高度。
乾隆的目光,从纪晓岚高举的奏章,缓缓移到他匍匐在地的身影上。
良久,龙椅上传来一阵压抑不住的、爽朗的大笑声。
"哈哈哈哈……好!好一个纪晓岚!好一个‘此刻法律最大’!"
乾隆走下御座,亲手将纪晓岚扶了起来,接过那本沉甸甸的奏章,眼中满是赞许和激动:"爱卿何罪之有?你非但无罪,反而有功!大功一件!你为朕、为我大清的江山社稷,守住了一柄斩除贪腐的利剑!朕若为此降罪于你,岂不成了昏君?"
他转过身,目光如刀,扫向底下那些面如死灰的官员:"来人!将这本奏章上所有提及之人,无论官居何位,一并给朕拿下,打入天牢,严加审讯!"
"嗻!"殿外的侍卫如狼似虎地冲了进来。
一时间,太和殿上哭喊声、求饶声响成一片,好几位刚才还不可一世的大员,此刻已瘫软如泥。
处理完这一切,乾隆又看向纪晓岚,笑道:"你府上那个门卫,叫什么名字?"
"回皇上,他叫王忠。"
"王忠……"乾隆点了点头,"一个忠仆,更是一个义士。能将朕挡在门外,守住国之法脉,此等忠义,当赏!传旨,赏王忠黄金百两,赐‘天下第一忠仆’牌匾,悬于纪府门前!"
最后,乾隆拍了拍纪晓岚的肩膀,意味深长地说道:"晓岚啊,你让朕吃了一次闭门羹,却为大清的百姓,打开了一扇伸张正义的大门。这碗羹,朕吃得值!"
那一刻,君臣二人相视一笑,所有的隔阂与猜疑,都在这一笑中烟消云散。
他们知道,一场席卷朝堂的风暴已经拉开序幕,而这一切的开端,仅仅源于那个寂静的深夜,那个固执的门卫,和那一句振聋发聩的——"大人有令,此刻法律最大。"
股票配资怎么操作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