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露寺始建于唐文宗大和年间,彼时的工匠或许不曾想到,因建寺时露水适降而取的名字,会让这座庙宇染上几分诗意。
到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,寺庙重建,更添几分庄重。
它下临长江,江面宽阔达十余里,与扬州瓜洲渡隔江相望,滚滚江水日夜奔涌,云雾缭绕间,仿佛藏着无尽的故事。
这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,不仅让甘露寺成为一处名刹,更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在此驻足。
北宋诗人曾公亮偶尔来寺中僧舍歇宿,得“江山之助”,写下了这首壮美的山水诗。
图片
《宿甘露寺僧舍》
曾公亮〔宋代〕
枕中云气千峰近,床底松声万壑哀。
要看银山拍天浪,开窗放入大江来。
这首诗的大意是:
云雾弥漫在枕边,万千山峰环绕在身旁。大风席卷松林之声、无数山谷哀鸣之声都好像从床底袭来。
如果要看银山倒下激起冲天巨浪的雄伟景象,只要打开窗子,那汹涌奔腾的江水仿佛会一下子扑进窗子里来。
曾公亮是北宋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。他是宋仁宗、英宗、神宗时期的三朝元老,曾任宰相,主持朝政,向神宗举荐王安石。
曾公亮曾与丁度承旨编撰《武经总要》,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。
甘露寺在镇江北固山巅,濒临大江,因此这首诗着力描绘地势,在构思时,不用实笔,全通过想象,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色图,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。
图片
首句通过触觉和视觉的想象,将读者带入一个云雾弥漫、群峰环绕的空灵世界,既写出了甘露寺所处地势之高,又营造出一种缥缈虚幻的氛围。
次句从听觉角度描绘,以松声的“哀”渲染出一种幽深、静谧又略带悲壮的氛围,让人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与深沉。
三句诗人笔锋一转,从眼前之景转向心中所想,他想要观赏那如银山般高耸、拍击天空的巨浪。
“银山”形象地描绘出浪涛的洁白与磅礴,“拍天浪”则突出了浪涛的巨大力量和雄伟气势,展现出诗人对壮丽自然景观的向往。
结句构思很奇特,仍用幻笔,不说开窗看如雪白浪,而说奔腾翻滚的长江被“放”进窗来,把长江的气势写透写活,作者眼前似乎看到浪花要扑进窗来的奇观,深深地被长江的伟观所震撼。
诗人没有直接描写北固山的景色,而是凭借他夜宿甘露寺独特而新颖的感受,间接地给读者再现了一幅云气氤氲、群峰屹立、松涛呼啸、江涛如山的“北固山夜景图”。
全诗意境雄浑壮阔,虽无一字写人,却让人感受到诗人面对壮美山河时,那份超越世俗的豁达与豪情。
千年后的今天,当我们站在甘露寺旧址,诵读这首诗,依然能跨越时空,与曾公亮一同感受长江的磅礴,领略这座古寺的雄浑。
【声明】图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怎么操作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