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能源汽车行业最近有个现象挺有意思,不少厂家动不动就晒"小订过万"的喜报。这就像菜市场里的小贩,总爱吆喝"最后三天清仓",结果三个月后还在喊。
最近有个汽车圈的大V爆料,说这些所谓的"爆单"很多都是提前策划好的。就像过年时家里来客人,提前把剩菜装进新盘子,看起来丰盛体面。厂家这么干有两个目的:忽悠消费者跟风买,还有就是给领导交差。
现在买车的人都有从众心理,看到别人买啥就跟着买。新车没历史销量数据怎么办?那就编一个漂亮数字。这招在房地产开盘时常用,现在被汽车行业学去了。领导那边也好交代,毕竟花了大价钱研发新车,总得拿点成绩出来。
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小米汽车。他们6月底发布新车时,第二天就宣布订单破2万。要是现在爆出这个消息,估计很多人会觉得是吹牛。不过从小米现在的排产情况看,这个数字应该没掺水。
汽车行业这种"注水"操作由来已久。以前是4S店虚报销量骗厂家返点,现在是厂家自己编订单数。区别在于以前骗厂家,现在是骗消费者。有些品牌比较克制,有些就夸张得离谱。
这种虚假宣传对消费者伤害很大。就像去饭店吃饭,菜单照片和实物差距太大。买回家发现不是那么回事,退又退不掉,只能自认倒霉。汽车可是大件商品,买错了损失更大。
厂家这么干也有苦衷。现在新能源车竞争太激烈,不搞点噱头根本没人关注。就像直播带货,不喊"全网最低价"就没人下单。但长期这么玩,迟早要露馅。
小米汽车算是比较实在的。他们的订单数据经得起推敲,现在订车还得排队。其他一些品牌就不一定了,可能发布会结束就把订单海报撤了。
这种虚假宣传最受伤的是普通消费者。花十几万买个车,结果发现所谓的"爆款"是吹出来的。售后服务跟不上,二手车贬值快,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。
汽车是大件耐用消费品,买之前要多做功课。别光看厂家宣传,多看看真实车主评价。就像买手机不能只看发布会,要看实际使用体验。
说到小米SU7这款车,从实际表现看确实不错。续航里程实在,智能配置丰富,价格在同级别里也有优势。但产能确实是个问题,现在订车要等好几个月。
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,反而证明了产品的真实热度。要是随订随提,那之前的订单数据就值得怀疑了。现在买车的人都聪明了,不会轻易被营销话术忽悠。
汽车行业需要更多真实的声音。厂家应该把精力放在产品上,而不是编造数据。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,别被漂亮的数字迷惑。
最后说说小米SU7的实用性。这车空间够用,后备箱容积不错,家用完全没问题。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很实用,跑高速能省不少力。充电速度也快,吃个饭的功夫就能充不少电。
续航表现是亮点,城市通勤一周充一次电就够了。底盘调校偏运动,开起来很稳。车机系统流畅,和小米手机联动很方便。
不过也有不足,比如后排座椅角度不能调,长时间坐会有点累。车漆颜色选择少,个性化程度不够。这些细节还有提升空间。
总的来说,小米SU7是款性价比不错的电动车。但买车不能光看参数,要试驾过才知道合不合适。现在新能源车选择很多,建议多比较几家再决定。
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
股票配资怎么操作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