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98 年 6 月 24 日的南京城,空气里蒸腾着暑气与不安。
洪武皇帝朱元璋在鸡鸣山侧的皇城内阖然长逝,享年71岁。
令谁都没有想到的是,那位从社会最底层崛起、最终登上权力巅峰的传奇皇帝,临终前又做出了两项费解的安排。
其一,七天内“闪电葬礼”
按照大明礼制,皇帝大行之后,需停灵百日,诸王世子、文武百官、藩属使节都要赶赴京师哭临。
然而朱元璋遗命:死后七天之内必须下葬。
以致于,礼部还未拟好仪注,诸王尚未抵达,皇太孙朱允炆便已命人抬柩出宫了。
其二,十三城门出殡
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,在朱元璋去世后的第六天,尽管许多藩王儿子尚未赶到南京祭拜,建文帝朱允炆便按照祖父遗命举行了出殡仪式。
展开剩余85%出殡当日,南京正阳、通济、聚宝等十三座城门同时洞开,十三支出殡队伍浩浩荡荡抬棺而出。
每支队伍的仪仗、幡幢、哀乐乃至哭丧的节拍都一模一样,连抬棺杠夫都穿同样的麻衣、戴同样的孝帽。
城外的百姓跪伏道旁,却无一人知道哪一口棺材里躺着真正的朱元璋。
当最后一口棺椁隐入暮色,南京城十三条官道骤然封冻,所有目击者被勒令“散归无问”——不追、不查、不答。
朱元璋的真龙之躯在何处?估计除了朱允炆没人知道,甚至连史官也只敢草草写下:“葬仪极简,自成体系”。
一向简朴务实的朱元璋,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迷魂阵呢?
其实也不难理解。
一方面,朱元璋晚年经历了太子朱标早逝、皇孙朱允炆年幼的过渡危机,加之对功臣的大规模清洗(如胡惟庸案、蓝玉案),使他对外界充满戒心。
他深知自己生前树敌众多,死后可能遭到报复,因此不惜以极端手段确保陵墓安全。
另一方面,少年时,朱元璋的父母和兄长相继饿死,无寸土可以掩埋,只能用破席裹尸。
正是那种刻骨铭心的“死无葬身之地”的恐惧,让他把“死后不被打扰”视为最后一道防线。
也正是朱元璋临终前的一系列安排,使得朱元璋真实的安葬地成为了历史之谜。
当前结合历史学界的猜测,以及民间的广泛流传,认为朱元璋可能的安葬地有四个:
1、有观点认为朱元璋可能被秘密安葬在南京朝天宫。
朝天宫位于南京市秦淮区,是明代重要的道教宫观,相传建文帝曾在此为祖父举行秘密祭祀仪式。
支持这一说法的学者指出,朝天宫地理位置隐蔽,且与皇宫有密道相连,适合秘密安葬。
2、第二种说法认为,朱元璋被埋葬在了北京万岁山(今景山)。
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认为,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,可能将祖父遗骨秘密迁移至新都附近,以彰显正统性。
然而,这一说法缺乏直接史料支持,更多是基于统治动机的推测。
3、第三种猜测认为朱元璋可能被安葬在玄武湖附近。
玄武湖位于南京城北,水域广阔,古代有“水葬”传统。
有民间传说称,朱元璋的部分遗物或被沉入湖中,形成了“水下陵墓”。
4、第四种观点更为大胆,认为朱元璋可能被秘密运回安徽凤阳老家安葬。
作为出身贫寒的皇帝,朱元璋对故乡怀有深厚感情,晚年曾多次表达落叶归根的愿望。
凤阳是明朝中都所在地,有完备的城池和宫殿,具备安葬条件。
以上的猜测有个共同点,都认为明孝陵地宫可能是空的,或者仅安葬了马皇后一人。
支持那一判断的依据包括:明孝陵地表建筑虽保存完好,但历史上从未发现明确记载证实朱元璋确实安葬于此。
另外,“十三城门出殡”的安排本身就暗示真实安葬地并非公开宣称的明孝陵。
还有,明代官方史料对朱元璋具体下葬过程记载模糊,存在刻意隐瞒的迹象。
但不管怎么说,关于明孝陵的设计和建设,还是花费了十分巨大的功夫的。即便朱元璋真的被下葬在明孝陵,那也是十分到位的安排。
1998年,南京考古专家动用磁感应仪、雷达探测、地质钻探,反复测试整整六年。
到2004年,才在孝陵独龙阜下确认一处完整、深埋数十米的建筑结构,极可能是明孝陵的地宫。
明孝陵的设计十分独特,与历史上过往的设计均不相同,核心亮点有三个:
1、反骨设计
历代帝陵神道必取直,唯明孝陵神道三次转折,硬生生绕开孙权墓所在的梅花山。
石像路全长615米,却以诡异的“勺形”弧线切入独龙阜,暗合北斗七星布局——帝星归位之象,凡人踏足即入星图囚笼。
2、消失的轴心
当考古队以精密磁测技术扫描地宫,赫然发现墓道竟偏离中轴线37米,深埋于宝城西侧岩层之下。
更诡谲的是,墓道本身呈“之”字形折叠,入口处暗藏三重断龙石闸,而闸门之后竟是垂直向下的悬空洞穴。那根本不是通道,而是直通向下的竖井。
3、封土不是土石,而是鹅卵石
独龙阜宝顶表面铺满六十万吨巨型鹅卵石,厚达12米。
雨季时,它们是高效排水层;一旦盗洞触及地宫顶壁,卵石瞬间如洪水倾泻,活埋万物。
更致命的是,卵石层下暗藏交错钢钎网,盗掘引发的震动将触发连锁塌陷,整座山体化为巨墓。
尤其是偏离轴心的设计,使得整个墓道在接近主冢时,突然大角度偏离既有神道,不再朝着墓丘中心走,而是绕出一条偏线。
那就造成一个错觉:越接近中心,越偏离主线。当以为快走到了时,其实离正门越来越远。
也就是说,明孝陵其实很像一个思维陷阱,靠判断靠不过去,靠经验靠不出来,只有靠自己去一步步解开,况且路上还危机四伏,一不留神就会丧命。
以致于,如今过去600多年了,明孝陵还依然安然无恙。不过,也只有打开了明孝陵,才真正知道朱元璋到底有没有在里边。
读者们,关于“朱元璋与明孝陵”,大家怎么看?如果喜欢本文章,请分享收藏哦~
发布于:山西省股票配资怎么操作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